发布日期:2024-09-02 10:07 点击次数:190
“千古完人”曾国藩于咸丰二年到咸丰十一年间,在外征战九载,并无妻子陪伴,期间只回家一次,其余时间全部独处,虽正值壮年却也洁身自好,高标自律如此,着实担得起“圣人”称号。
曾国藩年轻时也有过“激情燃烧的岁月”,和正常男人一样,每见到漂亮妇人在场就忍不住多看几眼,心生邪念。古语云“食色性也”,男人好色乃是本性,多看几眼实属正常,只要不做出格之举,并无伤大雅。
图片
但曾国藩认为这是“喜色”的恶习,故多次在日记中表露对自己这种“偷瞄”行为深感耻辱,下定决心要“戒色”。如此严格要求自己,其实是为了达到三个目的。
一、做圣人是要付出代价的。曾国藩对自己要求严格,是一个标准的学习型完美主义者,通过不断的自我反省、自我调节来实现自己的完美人格追求。他想做到对自己“完全控制”,能掌控自己的一举一动,不为外物影响和迷惑,借此给自己披上层层甲胄,做一个“内圣”之人。
“戒色”只不过是曾国藩进行自我控制修炼的一个出发点,其实他内心对“色”并不看重,他是想以“戒色”为切入点,控制住“欲”。“欲”才是一个中年男人事业、前途最大的魔障,如果不懂得控制欲望,对自身在官场的命运而言,则处处充满危机和陷阱。
“色”不过是“欲”的表现之一罢了,“欲”分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,眼是第一位,故戒色也在首位,老子曰“五色令人目盲”能乱人心志,所以曾国藩对自己“欲”的控制就首先表现在“色”上。
“猥亵大不敬”
曾国藩在日记中说,自己在朋友家做客时见到了朋友的小妾,因长得漂亮就调戏了几句,朋友很生气,所以曾国藩回家大骂自己一顿。首先反省自己好色,其次反省自己对朋友的态度。
是日,目屡邪视”
曾国藩在心里自我训示后,就已经不再出言调戏,可是还忍不住看几眼,脑子里依旧有“邪淫”的想法,所以又开始在日记中责备自己。
曾国藩“戒色”的过程,从一开始的言语调笑到后来看几眼都自责,其实已经做到了“不饶自己,不饶点滴”,为了让自己变得更“完美”,连“几眼”的过失都不能原谅。
图片
三月初二日记写到:“日中,闺房之内不敬。去岁誓戒此恶,今又犯之,可耻,可恨!竹如来,久谈。久不克治,对此良友,但觉厚颜"。
如果面对外家女子,对自己要求高是“内圣”的表现,那么对于自家媳妇儿居然也开始“恭敬”起来,则不免有些让人怀疑。
连白天时候在闺房中跟媳妇调笑都觉得可耻。这一点看来让人匪夷所思,任何一个正常人,谁会反省自己跟媳妇的一些“闺中之乐”呢?除非他有隐情。
这就是第二点,曾国藩的“内疚”。曾国藩的第一个儿子在出生后一年就去世了,妻子欧阳氏因受打击患了病,常夜半呻吟。曾国藩正值青壮年,时间久了难免有些寂寞,所以才会“忍不住看别人家媳妇几眼”,但是丧子之痛未消,就如此放荡,内心肯定是自责的。不单曾国藩如此,任何一个良心未泯的人,都会有如此想法,只不过曾国藩落在纸上。
尤其妻子欧阳氏因丧子之痛受很大打击,有病痛折磨,还没等走出内心阴影就开始在闺房中“不敬”,自己只顾享乐,全然不顾妻子身心悲痛,这实在令曾国藩内疚难堪。
三,曾国藩写日记是为了“让别人看”。曾国藩刚入仕,因家中以耕读为生,并无靠山,也无银钱,所以想借求学之路,来寻找一个靠山和导师,为自己开辟一条青云之路。老师穆彰阿虽官大,但是“佞臣”,显然靠不住,于是曾国藩就把这些日记散给师友们看。
给朋友看,能为自己树立一个“圣名”,给老师前辈们看,能让他们真切认识到曾国藩是一个可造之材,是一个能为往圣继绝学的人。
其实这是一种变相的“自我营销”。
用什么方式能以最快的速度和单位内所有人建立朋友关系,并且获得良好的印象基础?
请教,乃至“不耻下问”。这是最快的也是最有效的能让别人快速认识自己,看到自己的优缺点的方法。
图片
曾国藩无疑是此中高手,专拿日记给师友们点评。历史上诸多文人求学,没有人拿日记给老师看,都是以诗文求教。诗文的表现比较局限,只有看出心胸志向,不能表现自身品性。曾国藩直接拿出日记来给师友看,这无疑把自己的“隐私”暴露给了师友,获得极大信任,加之自己要求很高,确实能做到与日记中记载别无二致,所以日记在曾国藩刚入仕时,给了他极大的帮助。
曾国藩之所以“戒色”,无外乎三点原因。
第一,为了成就未来,严格要求自己。第二,实属自责。第三,获取师友信任,获得升迁筹码。
综合来看,曾国藩戒色,无论是从哪一点出发都对自己有益,乃是“一箭双雕”,都在奔向“内圣外王”的路。高手,通常都是细节的魔鬼。如果一个人连看外物几眼都有着严格要求,那这个人必定不简单!
但是,作为一个正常人来说,未必时时刻刻都是权谋诡计。偶尔有那么一瞬间,确实是出于对妻子的自责,相信这一点是很多人都曾有过的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